瞭望 | 法学教育创新、法学理论革新、法治思想
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
2020年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排名,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高校第一,蝉联最好法学学科排名榜首
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当前法学、法律界,特别是高等法学教育领域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和职责
中国政法大学一些青年教师的“出圈”,使大家对稍显高冷、理性的法律有了新认识,法学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兴趣点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 涂铭 吴文诩 马晓冬
巍巍学府,苒苒风华。
1952年,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燕京大学、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正式成立,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由此开篇。
1983年,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,中国政法大学组建,中国法学教育翻开新的篇章。
七十载风雨兼程,一代代法大人秉承“厚德、明法、格物、致公”的校训精神,与共和国同呼吸、共命运,始终活跃在国家法治建设最前沿,奋进在国家高等教育最高端,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、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、法学研究和法治理论创新的主阵地。
据统计,建校以来,中国政法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,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名师、政法英才。同时参与了国家几乎所有的立法活动,引领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、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,创造了一系列有重大学术价值、有深远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。
2020年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排名,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高校第一,蝉联最好法学学科排名榜首。
凝心聚智,再创辉煌。迈入新时代,如何继续肩负起引领中国法学学科建设、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重大使命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。
5月9日,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法大人马拉松赛现场? ? ?中国政法大学供图
发展法学学科 服务全面依法治国
《瞭望》:法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牌学科,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,请介绍法学学科在当下中国的历史使命。
马怀德:在当下来看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的历史使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:
一是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。法学学科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创造新理论,或者发展理论。
二是持续不断培养人才,产出最重要的人才成果。现在大部分法学学科力量,实际上都承担着这个使命,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。
三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战略。法学学科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,法学学科发展,特别是法学理论的创新发展,必须回答实践之问、时代之问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全面依法治国纳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这意味着法学学科也要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。
这种背景下,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带动整个法学学科向新的理论创新、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方向去发展。
《瞭望》: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科经过数十年发展取得哪些成效?
马怀德:我觉得可能有三方面。
一是学科实力得到彰显和提升。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获得A+的好成绩。
二是学科结构越来越合理。我们的法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,基本覆盖教育部法学一级学科目录内的所有二级学科,甚至包括像军事法这样的学科。各个学科中,基础学科传统就很强;新型交叉学科已显示出未来发展的潜力。
三是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现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招生规模每年已达330人——这是什么概念,1990年我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士时,全校每年就招3个博士生,现在的博士生招生规模相当于那时的100倍以上。
实行“四个首次”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
《瞭望》:你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近30年,这些年学校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?
马怀德:我是2019年5月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。之前我的同事们、前辈们、老师们已为中国政法大学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,在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国际交流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,学校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。
下一篇:没有了